【古诗《蝉》中的(緌是什么意思)】《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通过描写蝉的生活习性和鸣叫特点,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其中,“緌”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字,许多读者在阅读时可能会对其含义产生疑问。
一、
“緌”字在古诗《蝉》中指的是蝉的口器,具体来说是蝉的“吸食器官”,形状像下垂的丝带。在诗中,“垂緌”形象地描绘了蝉低头吸取露水的样子,表现出其清洁、高雅的特性。
“緌”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蝉的口器,也象征着一种清高、不染尘俗的品性。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虽身处低位,但志向高远、品德高尚的情怀。
二、表格展示
字词 | 拼音 | 含义 | 在诗中的意思 | 作用/象征意义 |
緌 | ruí | 古代指蝉的口器,形似下垂的丝带 | 蝉低头饮水的样子 | 形象描绘蝉的清高与洁净 |
垂緌 | chuí ruí | 下垂的緌,形容蝉的姿态 | 蝉在树上低头饮露 | 展现蝉的优雅与自然状态 |
饮清露 | yǐn qīng lù | 喝着清澈的露水 | 蝉以露水为食 | 象征高洁、纯净的生活方式 |
三、结语
“緌”虽为生僻字,但在《蝉》这首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诗句内容,还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象征意义。通过对“緌”的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体会诗人借蝉抒怀、表达高洁志向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