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猿祸木的意思】“亡猿祸木”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三年》。原意是指猴子死了,却让树木遭殃,比喻无辜的人或事物因他人的过失而受到牵连或损害。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某种情况下,由于某个人的错误或过失,导致其他人或事受到不必要的影响或损失。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亡猿祸木 |
拼音 | wáng yuán huò mù |
出处 | 《左传·宣公三年》 |
原意 | 猴子死了,却让树木遭殃 |
引申义 | 因他人之过而受牵连、受损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强调因果关系和无辜受害 |
二、成语故事背景
据《左传》记载,楚国有一个叫子文的人,他为官清廉,但因一次误判导致一名无辜者被杀。后来,这位无辜者变成了一只猴子,最终死去。人们认为这是上天对子文的惩罚,因此说“亡猿祸木”,即猴子死了,却让树木(象征无辜者)遭受了祸患。
三、使用场景与例句
场景 | 例句 |
工作中 | 他犯了一个小错误,结果整个项目都受到了影响,真是亡猿祸木。 |
家庭中 | 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父母却因此责备了无辜的邻居,这简直是亡猿祸木。 |
社会现象 | 这起事件中,一些人因别人的违法行为而受到牵连,真是亡猿祸木。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杯弓蛇影、株连九族、无端受害 |
反义词 | 有因有果、咎由自取、自食其果 |
五、总结
“亡猿祸木”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因果报应的思想,也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谨慎,避免因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它既是一种历史典故,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理解和运用。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更清晰地理解“亡猿祸木”的含义,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把握其内涵与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