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出处和含义】“青青子衿”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是古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句子之一,常被用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与思念之情。下面将从出处、含义、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出处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诗经·郑风·子衿》 |
原文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
作者 | 不详(相传为周代民间歌谣) |
说明: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作品。“子衿”指的是古代学子的衣领,象征着学子身份;“青青”形容颜色,也暗含青春、纯洁之意。
二、含义
项目 | 内容 |
表面意思 | 青色的衣领啊,让我心中牵挂。即使我不去见你,你难道就不来告诉我一声吗? |
深层含义 | 表达了对贤才或心上人的思念与期盼,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理想追求。 |
文化内涵 | 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真挚情感的珍视。 |
说明:
“青青子衿”原本是女子对心上人(可能是读书人)的思念,后来被广泛引申为对贤才的渴求。例如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他对天下贤士的向往。
三、文化影响
项目 | 内容 |
后世引用 | 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用法演变 | 从爱情诗发展为求贤诗,成为中华文化中“求贤若渴”的象征。 |
现代意义 | 常用于表达对人才、知识、理想的向往,具有强烈的文学与精神价值。 |
说明:
“青青子衿”不仅是文学意象,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心理,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知识、品德与人才的高度重视。
四、总结
“青青子衿”源自《诗经》,原为表达思念之情,后被赋予更深层的文化意义,成为求贤若渴的象征。其语言简洁优美,情感真挚动人,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传颂。
表格汇总
项目 | 内容 |
标题 | 青青子衿出处和含义 |
出处 | 《诗经·郑风·子衿》 |
原文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
含义 | 表达对贤才或心上人的思念与期盼 |
文化意义 | 对人才的重视,情感的真挚,文学的典范 |
后世引用 | 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现代应用 | 表达对知识、理想、人才的追求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青青子衿”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承载着古人对理想与情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