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欲伐荆文言文翻译】2、原文:《吴王欲伐荆》文言文翻译(原创内容)
一、文章总结
《吴王欲伐荆》是一篇出自《战国策·吴策》的短文,讲述的是吴王想要讨伐楚国(荆为楚国的别称),但其臣子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位名叫“子贡”的谋士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伐楚并非明智之举,最终吴王采纳了他的建议,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战争。
这篇文章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古代政治智慧和谋略的重要性,也反映出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文言文原文与白话翻译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 白话翻译 |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吾欲伐荆。” | 吴王想要讨伐楚国,告诉身边的臣子说:“我想去攻打楚国。” |
其左右皆曰:“善。” | 他的左右大臣都说:“好啊。” |
子贡谏曰:“不可。荆,强于我;且其民多,其地广,若攻之,必不能胜。” | 子贡劝谏说:“不可以。楚国比我们强大;而且他们百姓众多,土地广阔,如果去攻打,恐怕难以取胜。” |
王怒曰:“子贡,汝何以知此?” | 吴王生气地说:“子贡,你怎么知道这些?” |
对曰:“臣闻之:‘君子不以其所不能者责人,而以其所能者自勉。’今吾王欲伐荆,是不以其所能者自勉,而以所不能者责人也。” | 子贡回答说:“我听说:‘君子不会用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别人,而是用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来激励自己。’现在大王想要去攻打楚国,这是没有用自己能做到的事来激励自己,反而用自己做不到的事去要求别人。” |
王曰:“善。”遂止。 | 吴王说:“你说得对。”于是停止了伐楚的计划。 |
三、文章要点总结
- 背景:吴王想要讨伐楚国,群臣附和。
- 反对声音:子贡提出反对意见,指出楚国实力强于吴国。
- 逻辑论证:子贡引用古语,强调应量力而行,不应盲目出兵。
- 结果:吴王被说服,放弃伐楚计划。
四、文章启示
《吴王欲伐荆》虽然篇幅简短,但寓意深刻。它提醒人们在做重大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听取不同意见,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导致严重后果。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政治中“谋略”与“劝谏”的重要性。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结合文言文原文及白话翻译,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吴王欲伐荆》一文的含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