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字的读音和解释】“斛”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常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字的含义和用法,以下将从读音、词义、用法及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读音与基本解释
“斛”字的拼音为 hú(第二声)。它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古文或某些专业领域仍有其特定意义。
二、词义解析
1. 量器名
“斛”最初是古代的一种容量单位,主要用于盛装谷物。在不同朝代,其容量标准有所不同。例如:
- 唐代:1斛 = 10斗 = 120升
- 宋代:1斛 = 5斗 = 60升
2. 引申义
在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斛”也常用来表示数量多,如“千斛之水”、“万斛愁思”,带有夸张修辞色彩。
3. 姓氏
在极少数情况下,“斛”也可作为姓氏出现,但非常罕见。
三、常见用法与例句
用法 | 例句 | 说明 |
量器 | 古人以斛为粮仓单位,一斛米可养一人一月。 | 表示容量单位 |
文学修辞 | 他心中积满千斛愁绪。 | 表示情感强烈 |
历史记载 | 《汉书》载:“赋税以斛计。” | 用于历史文献中的计量方式 |
四、总结
“斛”字虽然不常用,但在了解古代文化、阅读古籍或学习语文时,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掌握其读音和基本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相关文本内容。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hú |
注音 | ㄏㄨˊ |
笔画 | 10画 |
部首 | 斗 |
本义 | 古代容量单位 |
引申义 | 表示数量多或情感浓 |
常见用法 | 量器、文学修辞、姓氏(极少) |
例句 | 千斛愁绪、一斛米、赋税以斛计 |
通过以上内容的整理,希望可以帮助读者对“斛”字有更全面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虽不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中仍具有一定的语言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