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诸洪乔出处于哪里】“付诸洪乔”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将事情托付给他人却未能得到妥善处理。这个成语的来源较为冷门,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值得深入探讨。
一、
“付诸洪乔”出自《世说新语·任诞》篇,原意是指将书信或物品托付给“洪乔”,而“洪乔”是古代一个姓氏的人名,后人将其作为“空手而去、无功而返”的象征。后来,“付诸洪乔”被引申为把事情托付给别人,结果却毫无成效,甚至可能丢失或失败。
这一成语在现代多用于讽刺那些不负责任、未能完成任务的人,也用来表达对某些托付行为的无奈与失望。
二、出处与含义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付诸洪乔 |
出处 | 《世说新语·任诞》 |
原文出处 | “王右军(羲之)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曰:‘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励。’谢曰:‘昔者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今虽不逮,犹能及此。’王曰:‘若我不能以天下为己任,虽欲效洪乔,亦不可得也。’” |
典故背景 | 洪乔是东晋时期一位官员,曾受命送信,但途中将信丢弃,导致信息未达。后人用“洪乔”代指办事不力之人。 |
现代含义 | 把事情托付给别人却未能成功,或对方未能尽责。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或调侃他人未能履行职责,或对托付行为表示失望。 |
文化意义 | 反映了古人对诚信与责任的重视,也体现了语言中对“失职”的批判。 |
三、结语
“付诸洪乔”虽不常见,但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寓意值得我们关注。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责任感和执行力的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避免成为“洪乔”,而是要成为一个值得托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