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问青天简单介绍】《把酒问青天》是苏轼在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全名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以中秋夜为背景,借月抒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离合、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亲人团聚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密州任上,于中秋之夜饮酒赏月时所作。词中通过对明月的发问,引出了对人生、宇宙、时间的思考,既有哲理性的感悟,也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整首词情感起伏跌宕,从“把酒问青天”到“但愿人长久”,展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作品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作品名称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作者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创作时间 |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 |
体裁 | 词(水调歌头) |
背景 | 中秋夜,作者在密州任职期间 |
主题 | 对人生、亲情、自然的思考与感慨 |
情感基调 | 感伤中带有豁达,思乡中蕴含希望 |
经典语句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文学价值 |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 |
传诵程度 | 广为流传,常被用于节日祝福与文学教学 |
三、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以“明月”为核心意象,贯穿全篇,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
- 情感真挚:通过问天、问月,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也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 语言优美:用词典雅,节奏流畅,富有音乐性。
- 哲理深刻:在抒情之中融入对生命、宇宙的思考,具有较强的哲学意味。
四、结语
《把酒问青天》不仅是一首描写中秋月夜的词作,更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作品。它体现了苏轼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豁达胸怀,也表达了他对人间真情的珍视。至今,这首词仍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