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垂青史什么意思】“名垂青史”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名声或事迹被后人铭记,流传千古。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对个人成就的高度肯定,也承载着一种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传承的意义。
下面是对“名垂青史”的详细解析,结合其含义、用法及相关人物案例,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名垂青史 |
拼音 | míng chuí qīng shǐ |
字面意思 | 名声长久地留在史书上。 |
引申含义 | 指人的功绩、品德或影响被后世所铭记,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
常见用法 | 多用于赞美那些在历史上有重要贡献的人物。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立身行道,忠孝为本;进退有节,清浊为宜。若能如此,虽不求名,而名自至;虽不求荣,而荣自归。故曰:‘名垂青史’。” |
近义词 | 流芳百世、永垂不朽、名留青史 |
反义词 | 遗臭万年、默默无闻、湮没无闻 |
典型人物 | 如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因其忠诚、勇敢、智慧而被后人敬仰,名垂青史。 |
总结
“名垂青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常用来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坚守信念,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被后人记住并传颂。无论是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还是普通劳动者,只要在某一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都有可能成为“名垂青史”的一部分。
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含义及其使用场景,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它的用法,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中对“名”与“德”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