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有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是1993年12月13日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一项重要税收法规,旨在对我国境内从事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营业税。该条例在2016年5月1日起被全面废止,取而代之的是全面推行的增值税制度。尽管该条例已不再适用,但了解其内容仍有助于理解我国税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以下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主要内容的总结:
一、营业税的基本概念
营业税是一种以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营业额为计税依据的流转税。其特点是:按行业分类征税,税率相对固定,适用于各类应税行为。
二、适用范围
营业税主要针对以下三类应税行为进行征税:
| 应税行为类型 | 具体内容 |
| 应税劳务 | 提供加工、修理修配等服务 |
| 转让无形资产 | 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
| 销售不动产 | 包括房地产、土地使用权等 |
三、纳税人
营业税的纳税人包括:
- 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 转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
- 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四、税率与计税方法
营业税采用比例税率,根据不同行业设定不同税率:
| 行业类别 | 税率 |
| 交通运输业 | 3% |
| 建筑业 | 3% |
| 金融保险业 | 5% |
| 邮电通信业 | 3% |
| 文化体育业 | 3% |
| 娱乐业 | 5% |
| 服务业 | 5% |
| 转让无形资产 | 5% |
| 销售不动产 | 5% |
此外,还规定了起征点政策,如月营业额不超过5000元的,免征营业税。
五、税收优惠与减免
为了支持特定行业或地区发展,营业税也设置了部分优惠政策,例如:
- 对残疾人提供的劳务,可按规定减征或免征营业税;
- 对农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行业给予一定减免;
- 对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给予税收扶持。
六、征收管理
营业税由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实行属地原则。纳税人需按期申报并缴纳,逾期未缴将面临滞纳金和罚款。
七、废止原因与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税制改革的推进,营业税逐渐暴露出重复征税、税负不均等问题。因此,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将原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实现了增值税对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有效减轻了企业税负,促进了经济发展。
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作为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现已废止,但其在推动税制公平、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了解其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税收体系及其演变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