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穷途之哭的意思】“穷途之哭”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晋书·阮籍传》。原意是指人在走投无路、处境艰难时发出的悲痛哭泣。后用来形容人处于极度困境或绝望状态时的哀叹和无奈情绪。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穷途之哭 |
| 拼音 | qióng tú zhī kū |
| 出处 | 《晋书·阮籍传》 |
| 含义 | 指人在走投无路、处境艰难时发出的悲痛哭泣,比喻陷入绝境时的哀叹与无奈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在极度困境中的心理状态 |
| 近义词 | 山穷水尽、走投无路、束手无策 |
| 反义词 | 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峰回路转 |
二、成语来源与典故
“穷途之哭”最早见于《晋书·阮籍传》。阮籍是魏晋时期的名士,以放达不羁著称。他曾在途中遇到道路尽头,无法前行,于是放声大哭,表示对人生无常、前途渺茫的感慨。后来,“穷途之哭”便成为表达人生困顿、理想破灭时情感的象征。
三、现代用法与语境
在现代汉语中,“穷途之哭”多用于文学作品、影视剧本或日常表达中,来形容一个人在遭遇重大挫折、生活陷入绝境时的心理状态。它不仅带有悲伤的情绪色彩,也隐含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
例如:
- 他在事业失败后,常常独自坐在窗前,发出“穷途之哭”。
- 面对生活的重压,有些人选择默默承受,而有些人则发出“穷途之哭”。
四、总结
“穷途之哭”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既表达了人在困境中的悲痛情绪,也反映了人们对命运、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了解其出处、含义及使用场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词语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如需进一步探讨类似成语或相关历史人物,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