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里的悉如外人是什么意思】《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世界。其中有一句“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在文中,“悉如外人”是读者常感到困惑的词语之一。
“悉如外人”出自文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悉如外人”指的是桃花源中的居民看到渔人后,感到非常惊讶,并认为他来自外界,与他们不同。因此,他们对渔人表现出一种陌生和谨慎的态度,认为他是“外人”。
“悉如外人”在《桃花源记》中意指桃花源中的人见到渔人后,认为他是来自外界的人,与他们不同,因而对他怀有好奇和戒备之心。这句话反映了桃花源与外界的隔绝状态,以及桃源人对外界事物的不了解和疏离感。
表格展示:
词语 | 出处 | 含义 | 作者意图 | 体现主题 |
悉如外人 | 《桃花源记》 | 桃花源中的人认为渔人是外来者 | 表现桃源与外界的隔绝 | 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现实的对比 |
通过理解“悉如外人”的含义,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神秘与美好,以及他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