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译文】《山坡羊·骊山怀古》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的作品,借古讽今,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该作品通过描写骊山的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表达了作者对秦朝暴政、隋炀帝奢靡生活的批判,以及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关怀。
一、
这首散曲以“骊山”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展现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劳民伤财的后果。张养浩在文中借古喻今,表达出对现实社会中权贵阶层不顾百姓死活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
全篇语言凝练,情感真挚,结构紧凑,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和现实意义。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 骊山四下眺望,阿房宫被一把大火烧毁,当年的奢华如今又在哪里? |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 只见荒草丛生,水流曲折,至今让人感到无限遗憾,笼罩在烟雾中的树木仿佛仍在诉说往事。 |
列国周秦,争高竞奢,豪华尽也。 | 各国争相攀比,奢侈无度,最终都化为尘土。 |
叹人间,何事还如故? | 可叹人世间,为何一切仍如旧? |
想秦宫汉阙,都做了沙丘。 | 想那秦朝宫殿、汉朝楼阁,如今都成了沙丘。 |
看未休,山河依旧。 | 看不尽的历史,山河依旧如初。 |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伤心的是秦汉时的行宫,万千楼阁都已化为尘土。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国家兴盛,百姓受苦;国家灭亡,百姓依然受苦。 |
三、作品赏析
张养浩在《山坡羊·骊山怀古》中,通过描绘骊山的景色和历史遗迹,引出对秦、汉两代帝王奢华生活的反思。他指出,无论王朝如何更替,最终受害的总是普通百姓。这种观点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整首曲子语言简练,感情真挚,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警示意义。特别是结尾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道出了封建社会中百姓命运的普遍悲剧。
四、结语
《山坡羊·骊山怀古》是张养浩思想与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实的批判。通过这首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他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