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而不骄是什么意思】“泰而不骄”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子路》:“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意思是:君子在处于安泰、顺利的境地时,能够保持谦逊、不骄傲;而小人即使得意忘形,也难以真正安泰。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在成功或顺境中应保持谦虚、稳重的态度。
“泰而不骄”是一种处世态度,指的是人在生活或事业上处于顺境、安稳的状态时,依然能保持谦逊、不自满、不傲慢。这种品质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与胸怀,是儒家思想中提倡的一种君子风范。
与之相对的是“骄而不泰”,即小人虽然骄傲自大,但内心并不踏实,无法真正获得长久的安宁与尊重。
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泰而不骄 |
| 出处 | 《论语·子路》 |
| 含义 | 在顺境中保持谦逊、不骄傲 |
| 对比 | 骄而不泰(小人虽骄,却不得安泰) |
| 引申意义 | 体现一个人的修养与品德 |
| 使用场景 | 描述有德之人面对顺境时的态度 |
| 现代应用 | 提醒人们在成功时保持谦虚,避免自满 |
通过了解“泰而不骄”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处理顺境与逆境的关系,培养一种沉稳、内敛的人生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