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惕厉造句子】“惕厉”一词出自《左传》,意为警惕、警觉,常用于形容人保持高度的警觉性,以防发生危险或错误。在现代汉语中,“惕厉”多用于书面语,强调一种谨慎、严肃的态度。以下是对“惕厉”一词的总结及例句展示。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使用场景 | 常见搭配 |
| 惕厉 | tì lì | 警惕、警觉;保持戒备之心 | 书面语、正式场合 | 惕厉自持、惕厉修身、惕厉以待 |
二、用“惕厉”造句示例
| 句子 | 说明 |
| 他虽身居高位,仍能惕厉自持,不为权势所动。 | 表达一个人在权力面前保持清醒和自律。 |
| 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惕厉,避免因疏忽而造成损失。 | 强调工作中的谨慎态度。 |
| 面对复杂局势,领导者更应惕厉以待,审时度势。 | 适用于领导或决策者的情境。 |
| 古人云:“居安思危,惕厉自省。”这句话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 引用古语,表达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
| 他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养成了惕厉慎行的习惯。 | 说明个人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良好习惯。 |
三、使用建议
1. 语境选择:由于“惕厉”较为文雅,适合用于正式文章、演讲稿或书面表达中。
2. 搭配注意:通常与“自持”“修身”“以待”等词搭配使用,增强语义的完整性。
3. 避免滥用:不宜在日常口语中频繁使用,以免显得生硬或不自然。
四、总结
“惕厉”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词汇,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自我修养和警觉意识的重视。在写作中合理运用该词,不仅能提升语言的表现力,还能传达出一种严谨、稳重的语气。通过上述例句可以看出,“惕厉”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丰富的表达空间,值得我们在学习和写作中加以关注和运用。


